【考点19】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个别财务报表
关键点:剩余持股比例部分应视同取得投资时点即采用权益法核算,即对剩余持股比例投资追溯调整,将其调整到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1)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
(2)剩余部分追溯调整
①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
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②投资后的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2、合并财务报表
母公司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和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与商誉之和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
此外,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部分)、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投资收益。
3、丧失控制权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调整分录
①将剩余股权投资由个别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调整到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其调整分录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或作相反分录。
②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其调整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或作相反分录。
③将与原投资有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的部分)、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转入投资收益,其调整分录为:借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或作相反分录。若与原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可转留存收益的部分),其调整分录为借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贷记“盈余公积”、“利润 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或作相反分录。
(二)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非同一控制)
1、个别报表
(1)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追加投资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2)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
追加投资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三)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核算
追加投资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成本。
【提示】原投资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非交易性权益工
(四)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2、将原权益法核算时确认的全部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或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可转损益部分)
盈余公积(不可转损益部分)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可转损益部分)
或作相反分录。
3、原权益法核算时确认的全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转入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作相反分录。
4、剩余股权投资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剩余投资转换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五)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确认有关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出售部分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
2、剩余股权投资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剩余投资转换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